2021事業(yè)單位時政熱點:天問一號還在“旅途”中…
隨著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天問一號又重新回到我們關注的視線范圍之內,關于天問一號有哪些重要的考點,一起來了解一下!
考點一“天問”名字由來
“天問”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稱,該名稱源于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zhí)著,體現(xiàn)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
考點二 探測記錄重要時間節(jié)點
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后續(xù)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7月22日,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對外發(fā)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里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
2020年7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脫離地球引力影響范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里。
2020年8月2日7時整,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fā)動機開機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xù)飛向火星。
2020年8月19日23時20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距離地球約823萬公里,環(huán)繞器上火星磁強計、礦物光譜分析儀、高分辨率相機、中分辨率相機等載荷依次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tài)狀態(tài)一切正常。
2020年8月28日10時0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里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tài)穩(wěn)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tài)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wěn)步推進。
2020年9月20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4臺120N發(fā)動機同時點火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并在軌驗證了120N發(fā)動機的實際性能。
2020年10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fā)布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xiàn)出鮮艷的中國紅。這是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
2020年10月28日22時,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8臺25N發(fā)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并在軌標定了25N發(fā)動機的實際性能。
天問一號自2020年7月23日發(fā)射以來,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開機自檢等工作。截止到2021年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飛行里程突破4億公里,完成4個“小目標”。
目前距離地球約1.3億公里,距離火星約830萬公里。后續(xù),天問一號還將進行數(shù)次軌道修正,現(xiàn)在,天問一號正以每秒17.4公里的對地速度飛向火星,預計2021年2月接近火星后“剎車”,實施制動進入環(huán)火軌道。完成整個探測任務中尤為重要的一環(huán)“火星捕獲”。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旨在通過一次發(fā)射實現(xiàn)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huán)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huán)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環(huán)繞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tǒng)工作正常。
考點三行星探測計劃規(guī)劃了四次任務
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是第一次,已經(jīng)發(fā)射實施,目前其他任務正在論證中。
第二次規(guī)劃的是小行星探測任務,預計在2024年前后實施。
第三次為火星采樣返回任務,這是在2030年前后。
在2030年前后還有最后一次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即探測完木星和木衛(wèi)4之后還要飛往更遠的深空。
以上是關于天問一號的相關考點,各位考生及時關注!
1.(單選)國家航天局將我國行星探測任務正式命名為“天問”,并將()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A.火星
B.水星
C.金星
D.土星
A【解析】本題考查科技常識。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后續(xù)行星任務依次編號。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托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鸺w行約2167秒后,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此次探測器順利升空,將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并通過2至3個月的環(huán)繞飛行后著陸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任務。任務將開展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實現(xiàn)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因此,選擇A選項。
(編輯:李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