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21.4.27)
2021-04-27 10:47:43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事業(yè)單位考試網
【導讀】華圖事業(yè)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fā)布: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21.4.27),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事業(yè)單位考試考情政策解讀,點擊領取備考資料,更多事業(yè)單位考試資訊請關注(htshiyedanwei)公眾號,歡迎加入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交流群: 參加刷題、模考、領取備考資料,考編路上不孤單!
一、單選題
1.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認識一旦形成,就會反作用于實踐,指導實踐的全過程,這是因為:
①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②實踐目標的確立,需要認識的指導
③對實踐手段、方法、道路、步驟的取舍,需要認識的指導
④對實踐結果的評價,需要認識的指導
⑤認識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需要實踐提供動力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可知,本題強調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②③④分別從三個方面闡釋了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而①⑤體現的是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故排除。①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表現為: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以及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②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表現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及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③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表現為:正確的認識對實踐起積極的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則對實踐起消極的阻礙作用,甚至導致實踐的失敗。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
2.“機構改革是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更不會一勞永逸。分分合合,甚至個別‘反復’”。這體現的辯證法規(guī)律是:
A.對立統一規(guī)律
B.質量互變規(guī)律
C.普遍聯系規(guī)律
D.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
【答案】D
【解析】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發(fā)展過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發(fā)展自己的一個有規(guī)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事物的發(fā)展表現出周期性,即每一個事物的發(fā)展都是從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乎又回到了原來的起點,即完成了一個周期。但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簡單的拋棄,而是把前階段發(fā)展的一切成果中有用的成分保留了下來,所以事物發(fā)展的趨勢是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根據題干信息,“機構改革是一個過程”體現的是一個周期,“不會一蹴而就”、“不會一勞永逸”、“分分合合”、“反復”這幾個詞說明事物發(fā)展的趨勢:曲折性與前進性的統一,結果是好的,但過程是曲折的,故D項正確。因此,本題選擇D選項。
3.《反對本本主義》是1930年5月毛澤東為反對當時中國工農紅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關于調查研究問題的重要著作。這一著作明確表達的基本思想是:
A.工農武裝割據
B.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C.農村包圍城市
D.堅持共產黨對革命的領導權
【答案】B
【解析】《反對本本主義》是毛澤東1930年5月為反對當時中國工農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關于調查研究問題的重要著作,著作反映了毛澤東思想的三個基本點,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思想,標志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B項正確。A項:1928年10月5日,毛澤東寫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文指明了在反動統治薄弱的農村積聚力量,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農村根據地為戰(zhàn)略陣地。所以,工農武裝割據是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文中提出來的,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1930年毛澤東給林彪的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封信中,實際上已經開始形成了以農村包圍城市,然后奪取城市的思想,所以,農村包圍城市是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里面提出來的,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洛川會議,會議指出,必須堅持抗日戰(zhàn)爭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
4.以下不屬于公文發(fā)文辦理環(huán)節(jié)的是:
A.審核
B.用印
C.擬辦
D.簽發(fā)
【答案】C
【解析】發(fā)文辦理的一般程序為:擬稿、會商、審核、簽發(fā),核發(fā)、登記、繕印、用印或簽署,分裝、發(fā)出,處置辦畢公文。收文辦理的一般程序為:簽收、啟封、登記,擬辦、請辦、批辦、分發(fā)、承辦,組織傳閱、催辦,處置辦畢公文。C項擬辦是宣傳機關秘書部門對有關工作的請示報告提出的初步處理意見,供領導審議決定,屬于收文辦理環(huán)節(jié)。錯誤,當選。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
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發(fā)表詩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詩篇”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哪一篇歷史文獻: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想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
C.《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D.《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答案】B
【解析】A項:《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是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為隨即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充分準備。鄧小平同志的這個講話實際上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A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B項:《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是鄧小平1992年在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即著名的“南方談話”。B項與題意相符,當選。C項:《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鄧小平1984年6月22日、23日分別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鐘士元等談話的要點。C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D項: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鄧小平發(fā)表了題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講話。D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
二、多選題
6.下列幾種機關之間,因工作需要往來公文,可以使用函的有:
A.省財政廳與省經貿委
B.XX大學與市勞動局
C.省教委與省人民政府
D.縣公安局與鄉(xiāng)人民政府
【答案】ABD
【解析】根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第八條,公文種類主要有:……。(十四)函。適用于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準和答復審批事項。……。
A項:省財政廳與省經貿委均為政府職能部門,為不相隸屬機關,可以使用函。A項符合題意,當選。B項:XX大學與市勞動局,為不相隸屬機關,可以使用函。B項符合題意,當選。C項:省教委隸屬于省人民政府,不可以使用函。C項不符合題意,不當選。D項:縣公安局與鄉(xiāng)人民政府,上級政府部門與下一級政府為不相隸屬機關,可以使用函。D項符合題意,當選。因此,本題選擇ABD選項。
7.甲超市出售大米、面條、籃球、羽毛球及羽毛球拍等商品,則這五種商品的相互關系描述正確的有:
A.大米與面條互為替代品
B.面條與籃球互為互補品
C.籃球與羽毛球拍互為替代品
D.羽毛球和羽毛球拍互為互補品
【答案】AD
【解析】如果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品;如果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A項:大米和面條功能相近,所以大米和面條互為替代品。A項正確。B項:面條和籃球沒有相關的聯系,所以不是互補品。B項錯誤。C項:籃球應該是和羽毛球拍及羽毛球的組合成替代品,單獨一個羽毛球拍不行。C項錯誤。D項:羽毛球和羽毛球拍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所以羽毛球和羽毛球拍互為互補品。D項正確。因此,本題選擇AD選項。
8.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首次提出了( )的愛國主義口號。
A.振興中華
B.驅除韃虜
C.愛我中華
D.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答案】AB
【解析】A項:振興中華,出自孫中山先生的《興中會章程》,“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它是孫中山在建立興中會時提出的挽救國家危亡的口號。A項符合題意。B項:驅除韃虜,出自同盟會十六字方針。孫中山和黃興等革命先驅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為政治綱領,也叫十六字方針。是孫中山先生首次提出的愛國主義口號。B項符合題意。C項:愛我中華,出自《愛我中華》,是為1991年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創(chuàng)作的會歌。C項錯誤。D項: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立下的宏偉志向。D項錯誤。因此,本題選擇AB選項。
三、判斷題
9.無產階級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形式是和平。( )
A.正確
B.錯誤
【答案】B
【解析】無產階級革命的形式,從理論上說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即和平形式兩種,但迄今的實踐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因此,本題錯誤。
10.按照發(fā)起的時間順序,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三大戰(zhàn)役依次是淮海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遼沈戰(zhàn)役。( )
A.正確
B.錯誤
【答案】B
【解析】遼沈戰(zhàn)役是三大戰(zhàn)役中第一個發(fā)起的戰(zhàn)役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戰(zhàn)役,遼沈戰(zhàn)役從1948年9月12日發(fā)起,11月2日解放軍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zhàn)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淮海戰(zhàn)役于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是三大戰(zhàn)役中的第二個戰(zhàn)役,也是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zhàn)爭樣式最復雜的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于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是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zhàn)役的最后一個戰(zhàn)役。因此按照發(fā)起的時間順序,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三大戰(zhàn)役依次是遼沈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因此,本題錯誤。
手機端鏈接:https://m.sydw8.com/2021/0427/381041.html
掃碼關注事業(yè)單位考試公眾號,招考信息搶先看,備考資料送不停!